杠杆证券票 财报解读|业绩续亏、现金流承压,氢燃料电池企业加速拓展第二增长曲线

发布日期:2025-04-09 22:25    点击次数:186

杠杆证券票 财报解读|业绩续亏、现金流承压,氢燃料电池企业加速拓展第二增长曲线

随着亿华通(02402.HK/688339.SH)于3月31日晚间披露2024年业绩杠杆证券票,氢燃料电池上市企业财报已全部披露完毕。

随着行业从“政策示范驱动”向“场景商业化驱动”转型,氢燃料电池企业正在面临更为严峻的商业化考验,但同时,亦有公司在国际化布局、产业链上下游整合、应用场景拓展等方向暗暗发力。

亏损扩大

2024年,氢燃料电池上市公司营业收入整体下滑,归母净利润亏损进一步扩大。亿华通总收入同比下滑54%至3.67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扩大约88%至4.56亿元;重塑能源(02570.HK)总收入同比下滑近28%至6.5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扩大了39%至7.37亿元;国富氢能(02582.HK)收入同比减少12%至4.6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扩大187%至2.1亿元;国鸿氢能(09663.HK)总收入同比减少37%至4.42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扩大0.7%至4.1亿元。

上述公司均表示,氢燃料电池行业处于早期商业化阶段,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行业竞争加剧,导致部分客户需求及订单波动,燃料电池系统及相关产品销量有所下滑,影响公司收益。

过去一年,多家公司主营产品氢燃料电池系统收入腰斩,下滑至2.7亿至3.5亿元区间。作为燃料电池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富氢能主力产品车载高压供氢系统及相关产品收入亦同比下滑7.3%至2.79亿元。

氢燃料电池系统当前主要应用在氢燃料电池汽车等交通领域。受2020年氢燃料电池车示范应用城市群相关政策催化,产业投资风起。但据亿华通公告,由于氢燃料电池成本高、制氢成本高、加氢站布局不够、加氢便利度有待提高等,截至2024年底,我国燃料电池汽车累计销量2.4万辆,低于国家发展规划要求2025年底5万辆的保有量。这也导致作为供应方的氢燃料电池企业近年来面临较大经营压力。

此外,氢燃料电池企业还面临产业链资金垫付压力大,企业现金流紧张等难题。

2024年,上述多家公司应收账款均有不同程度增长,且账龄在2年以上的款项进一步扩大。例如,重塑能源的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以及合约资产(扣除减值)同比增近19%,至约24亿元,占公司总资产比重扩大至51%,其中2年以上相关应收款项占比扩大了2个百分点。亿华通到2024年底的应收账款净额虽同比下滑4.8%至15.48亿元,但同期计提坏账同比增长42.8%达6.48亿元。

亿华通曾在公告中介绍,受燃料电池补贴政策影响,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在产品销售时按扣减补助后的价格与消费者进行结算,地方财政部门再将企业垫付的补助资金拨付给生产企业,这些补助资金的拨付时间较长。且由于整车厂在汽车产业链中处于相对强势地位,导致氢燃料电池企业应收账款回款周期较长。

发力第二增长曲线

“燃料电池汽车年推广量不足万辆,行业规模较小,难以支撑氢能产业可持续发展。”亿华通董事长张国强在今年两会期间建议,鼓励拓展燃料电池在轨道交通、船舶、低空、航天等场景的示范应用;此外,围绕物流及工业园区,推动重型燃料电池非道路移动机械试点应用。

国鸿氢能已在探索氢燃料电池的新应用场景。去年,全国首艘内河64标箱氢燃料电池动力集装箱船舶“东方氢港”号下水,该船搭载的240千瓦级鸿瀚C240船用燃料电池系统便由国鸿氢能自主研发。此外,装备公司系统产品的氢能重卡及跨境公路班车也已在西部陆海新通道投运。

同时,行业竞争激烈,也让国内企业盯上了海外市场。

2024年,重塑能源海外市场收入同比增约152%达5843万元,占公司总收入比重由不到3%提高到10%。重塑能源表示,海外业绩大幅增长,主要因为公司围绕欧洲、北美及东南亚市场持续拓展海外业务,燃料电池产品和技术得到海外客户认可。

此外,向产业链中上游延伸,也是很多氢燃料电池企业的自救路径。一名一级市场投资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现在制氢端起量很快,发展节奏远超燃料电池。风险投资已由一些偏应用的项目转向制氢技术中的关键节点。”

在对2025年的规划中,国富氢能表示,公司将专注水电解制氢设备以及氢气液化及液氢储运设备的核心技术研发及迭代,提升相关设备推广销售及其产生的收益比例。2024年,该公司在水电解制氢设备及相关产品的收入已同比上涨102.9%,达3157.5万元。

亿华通也计划通过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整合,实现延链补链。今年3月中旬,亿华通披露重组预案,与主营上游制氢业务的中国旭阳集团(01907.HK)开启双向整合。公司称,整合完成后,二者将在氢能制备、储运、消纳和应用场景规模化等方面实现协同。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郭霁莹

相关阅读 全球氢能开发利用的追赶脚步与中国加速度

我国氢能产业尚处示范应用和商业模式探索阶段,氢能产业生态尚未全面建立,不仅规模尚未上去,而且受国外技术壁垒限制严重。

345 02-09 21:09 三部门:加快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探索发展氢电融合工业绿色微电网

高质量推进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建设,加快车辆推广和氢能供给体系建设,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技术、产品迭代开发应用。

136 2024-12-31 09:50 年终盘点|下游需求未起、上游内卷正酣,绿氢产业新的机会在哪里

今年已有几家有能力的老牌或电解槽新秀企业出海设厂,悄然瞄准海外市场对绿氢相关的清洁能源或原料的庞大需求。

825 2024-12-07 12:05 氢燃料电池企业应收账款高悬,最大力度化债新政下受益几何

国内燃料电池行业尚处于产业初期阶段,现阶段产业发展高度依赖政策补贴支持。行业人士称,由于资金回流过慢,产业链上下游面临不同程度资金周转问题,部分企业难以维持运营。

113 2024-11-12 17:02 宝马与丰田联合开发氢燃料电池系统,2028年推出首款量产车

“决定量产是经过慎重考虑最终得出的结论,在2028年量产前会攻克相关的技术难点。和丰田进行合作,能够共同分担一些研发成本杠杆证券票,使得整个投资项目有更高的效率。”Michael Rath对记者表示。

210 2024-09-06 22:27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

热点资讯

相关资讯

Powered by 全国前三配资_联华证券_配资炒股配资平台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 2009-2029 联华证券 版权所有